文旅微短剧,看山西模式和宁波经验
来源:本站 2024-11-22 12:00:00
微短剧,尤其是横屏微短剧,正处在明显利好的发展阶段中。一方面,这两年,各地纷纷制定了抓文旅产业提振经济的策略,并大力推动。本文选取山西和宁波两个样本进行分析,来看一下各地推广微短剧的经验。正如有媒体评论所说:微短剧,你大胆地往前走!
01 微短剧发展现状
微短剧,尤其是横屏微短剧,正处在明显利好的发展阶段中。一方面,这两年,各地纷纷制定了抓文旅产业提振经济的策略,并大力推动。而文旅产业除了少数国家5A级景区,酒香不怕巷子深之外,多数时候与网红经济是绑在一起的。尤其是自创的文旅产品和新建的文旅园区,借助媒体传播才能插上翅膀,而借助影视媒体传播效果尤其好。
具体而言,国家电影局提出了“跟着电影去旅行”,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黑神话:悟空》爆火之后,有媒体呼吁文旅部出台“跟着游戏去旅行”的政策。这三种“文旅+”模式中,游戏和电影本质上是依托传统市场规律的商品,文旅只是一种附加元素,定制感较弱,可复制性不强。而“微短剧+文旅”成本不高、操作灵活,站在了微短剧和文旅的双重风口上,最有希望突围并延续。
从题材来看,总局公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几批推荐剧目中,涵盖了都市职场、田园生活、地方美食、非遗、反诈、青春励志、返乡创业、穿越奇幻等诸多题材和类型,几乎都能和地方政府发展文旅产业的方向相契合。
从2023年10月爆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到点燃2024年春节档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微短剧迎着春风迅速生长。网络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节目。202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在备案系统新增“网络微短剧”板块,将微短剧正式纳入监管,是继网络影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后第四种官方认可的网络影视作品形态,2020年也因此被称为“网络微短剧元年”。2024年,微短剧进一步破圈,这背后实际是微短剧精品化给行业带来的正向效应。
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年,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通过登记并进行上线备案的微短剧共557部、12630集。2023全年共上线重点网络微短剧384部,较2022年的172部增长一倍以上。截至2023年12月,微短剧市场规模近4000亿元、日付费高达6000万元。随着《逃出大英博物馆》等优质微短剧的涌现,“微而精、短而美”成为短剧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据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而内地电影全年总票房收入预计为470亿元。
02山西经验
山西省广电局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鼓励和扶持微短剧精品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山西历史文化,深耕内容创作,培育微短剧产业生态,全力打造微短剧全产业链,响应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支持腾讯视频在山西建设“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以基地建设赋能文旅创新发展,以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微短剧行业转型升级,打出一套“建设基地+政府服务+繁荣创作”的组合拳。
1.“省局+平台”建设微短剧基地。
第一,推出“省局+平台”模式。山西省广电局和国内头部平台展开合作,8月13日,“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落地山西临汾市,该项目采用“省局+平台”模式进行建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省局“首问”对接。省局网络视听处和省局主管的山西省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负责与视听平台和平台生态项目进行“首问”对接,落实基地项目需求。二是项目顺畅落地。省局推动基地所在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视频平台和相关微短剧项目在基地顺畅落地。三是提供一体化服务保障。基地为微短剧项目和生态小伙伴提供一体化服务运营。剧组可在基地享受群演、车队、服化道等外联一体化服务对接,生态小伙伴可享受公司注册、税收服务、扶持奖励等一体化服务对接。
山西省广电局全力支持腾讯视频基地建设,通过政府扶持、产业链聚集、平台矩阵式发展创新产业发展路径,形成微短剧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优势,力争在技术体系、呈现内容、运营模式和受众反馈上打造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微短剧基地,进一步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在“省局+平台”的模式下,行业主管部门山西省广电局为基地平台集聚网络视听行业资源要素,优化服务流程和机制,联动市、区推出相关政策扶持基地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时为基地企业提供“暖心服务”,在项目孵化、制作生产、审核上线、发行推广等方面给予全流程跟踪指导,为微短剧的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第二,以点带面开花。“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将以点带面,通过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及全省多地建设微短剧基地,形成规模化效应,实现微短剧产业的全面开花。基地将厚植微短剧发展沃土,浓厚微短剧产业氛围,推动微短剧产业健康发展,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传播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做出贡献。目前,高平、安泽、曲沃、大同平城、临汾尧都等县区微短剧基地已初具规模,正在积极申报省级微短剧基地项目,“微而精、短而美”的微短剧将在山西开花结果。
2.“微短剧+文旅”引领创作。一条视频、一部影片带火一座城市的现象数不胜数。“微短剧+文旅”作为一种创新的融合模式,既是应运而生,也是众望所归。相比常规的影视作品,微短剧的制作周期更短、成本更小、进入门槛更低,比起短视频,微短剧的故事承载力和创作空间又更加广阔,更能满足有深度、有质量、有内容的文旅传播需要。“微短剧+文旅”是“影视综+文旅”的轻量版,也是“短视频+文旅”的加量版,“微短剧+文旅”将释放出全新可能。在这种新模式下,微短剧将成为城市新的文化名片,微短剧和文旅产业将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探索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山西省广电局积极推动“微短剧+文旅”创作计划,探索与文旅产业跨界深度融合,于今年4月举办了“山西省‘微短剧游百城’征集展播活动”,提出晋貌、晋风、晋韵、晋味四大创作方向,分为八个创作类别,在全省一百多个县区开展微短剧剧本征集、微短剧成片展播,山西省广电局将给予全流程扶持指导,为微短剧的创作提供保障,让微短剧成为网络视听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3.形成矩阵式生态产业链。腾讯视频平台建设微短剧山西基地后,联动其他平台的上下游相关企业联合入驻,形成视频全产业链平台矩阵汇聚的产业优势。这种产业链不仅为微短剧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为微短剧的宣传推广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也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享受。在腾讯视频的入驻和省广电局的支持与指导下,“省局+平台”的创新模式,推动了基地微短剧生态产业链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促进了微短剧创作内容的创新和多样化。在高效完备的产业链带动下,“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将充分释放微短剧发展红利,用“微短剧+文旅”的模式赋能城市经济发展,将网红“流量”转化为数字经济“增量”,创新微短剧基地发展业态和经营模式,合理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一流微短剧产业新生态。
03 宁波经验
今年年初,国家广电总局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后,宁波积极响应,及时行动。目前,宁波市共有完成制作和正在制作的微短剧60余部,其中9部进入省厅目录库,7部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优作品及展播计划。其中,《宁波144小时》中英双语制作,相关报道在40多个国家发布,近千家主流媒体广泛转载,全网浏览量超一亿人次。《河姆渡的骨哨声》一经上线,全网话题破亿,播放量破1600万,被业内誉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现象级样板作品,纳入“中非情缘”(第五季)——中国影视节目展播活动。这两部剧同时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微短剧传播项目。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应建勇在《“微短剧里看宁波” 放大影视“乘”文旅效应》中介绍了宁波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
1 说干就干,抢抓“微短剧”助力文旅流量风口今年年初,宁波谋划制定“微短剧里看宁波”创作计划,抢跑微短剧新质生产力赛道,争分夺秒抓时效、精益求精抓选题、强化比拼抓激励,努力让微短剧“流量”赋能文旅“留量”。
2 干就干好,激发创业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主动搭建多方合作桥梁,通过组织行业培训加强创作指导,组织创投对接赋能微短剧制作,组织征集竞赛激励精品创作,不断推进网络视听平台、影视制作机构与文化广电旅游部门、景区景点资源共享。
3 干事无忧,打造“微短剧”创作最佳环境夯实多元要素支撑,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提供特色服务,提升政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为微短剧企业提供“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优良创作生态,让市场主体安心创业、干事无忧。
总结
从主题上看,微短剧的主题,如复仇、逆袭、重生、穿越,与近年来流行的网文主题几乎完全吻合。这种继承,不仅源自媒介转化过程中新媒介对旧媒介内容自发性的吸纳,也源自市场逻辑下“网文IP+”孵化模式的推动。
从篇幅上看,微短剧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因此也被称为“泡面番”或“电子榨菜”,意指在泡好一碗面的时间或吃完一顿便饭的时间内,正好可以轻松地看完一集。这种观看方式,为忙碌的现代生活中的观众,提供了在碎片化时间中获取娱乐和喘息的机会。
人物塑造上看,微短剧吸收了影视媒介的特点,通过镜头语言将人物凸显出来。在传统影视剧中,焦段和景深变化多样,但在微短剧中,最常见的是由小景深和大光圈构成的浅焦镜头。远景和近景、人物和景物的切换,形成了传统影视作品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微短剧情节节奏之“快”,也为塑造扁平人物提供了助推。“强情节”和扁平人物虽然容易快速吸引观众,但在故事结束之后,往往无法带给观众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最后的结果就是,观众们花费了宝贵的时间,所得却寥寥,而最基本的娱乐放松需求,也因为“上瘾式”的观看而无法实现。
这些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在一些题材低俗化、叙事“狗血化”的“毒流量”微短剧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为克服这些弊端,实现微短剧发展的“小而精”,笔者认为,可以参考网络文学精品化的发展路径,在不损害自身“爽感”特色的基础上,强调“异托邦”属性以及“平民”立场,建造一个“别样的空间”。
对于从业者来说,“轻体量”的微短剧如何实现“高质量”,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
2024年,国家广电总局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各地响应号召,积极探索“微短剧+文旅”“微短剧+传统文化”等业态,为乡村振兴、区域发展、产业联动作出贡献。山西省广电局高度重视网络微短剧的发展,按照总局工作部署,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做优服务,做强保障,助力微短剧精品化发展;同时微短剧坚持内容为王,坚持以“中国话语”讲好“山西故事”。山西正在用心培育微短剧生态,打出“建设基地+政府服务+繁荣创作”的组合拳,形成“微短剧之城”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延伸微短剧产业价值链,探索“山西模式”,值得各地学习。
来源:绿维文旅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