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为智慧文旅注入新活力

来源:本站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包括10个十佳案例、20个优秀案例。其中公共服务领域的相关创新案例不在少数。本版特选取江西省图书馆申报的“以无感借还为核心体验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这一十佳案例,以及浙江省文化馆申报的“浙江全民艺术普及特色应用‘指尖艺术导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申报的“四川省‘智游天府’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2个优秀案例进行深入报道,一探各地相关单位如何利用数字化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优化公众体验,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群众的文旅需求。


江西省图书馆

数字化创新点亮书香赣鄱


王竹青

赣江之滨,气势恢宏的江西省图书馆新馆,形如一本翻开的书卷,面朝江水、雄姿挺拔。在二层主入口区域,读者络绎不绝,大家携带图书按正常步伐从无感借还通道出馆,即可自动完成图书借还手续,整个过程不到3秒钟。这就是入选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的江西省图书馆“以无感借还为核心体验的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近年来,江西省大力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练好“本手”构建更完善的服务体系,巧出“妙手”创新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实现阅读方式现代化、阅读服务智慧化,让新时代人民群众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得到更高质量的满足。


智慧共享

让“悦读”更加便捷


今年10月1日,江西省图书馆“无感借还”2.0版智慧流通服务面向广大读者正式开放,读者借阅时间进一步缩减。在图书馆二层主入口区域八条通道中,中间四条通道为入馆的还书通道,左右两侧的各两条通道为出馆的借书通道。相较于传统借书流程,无感借阅智慧服务无需读者携带借书证或进行基于触摸屏式人机交互操作,读者仅需自然通过无感通道即可快速完成图书借阅手续。“真是太方便了。”读者周锦鹏高兴地说。

图书馆图书错架导致读者找书难、流通高峰时期读者借还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仍困扰着不少读者。为此,江西省图书馆着力推动建设图书“无感借还”智慧流通服务系统,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无感借还技术研发,采用红外光幕技术、人脸生物识别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读者无感借还图书。该服务于2020年9月27日在新馆投入试运行,2年多来,读者累计借还3266106册次,极大节约了读者时间,2021年读者借还册次同比增长47.5%,图书流通效率提升90%。

1666751971403063630.png

江西省图书馆智能书架系统    曾博文 摄

备受读者点赞的还有该馆的智能书架服务。在图书馆北区的智能书架区建有8组智能书架,可容纳约2万册图书。智能书架可为读者提供智能检索与精准定位服务,只要读者通过智能书架人机交互的触摸屏检索图书,书架便可精确定位图书所在架位信息,并在该架位通过灯光闪烁提示读者图书所在书架的层级,让读者轻松找到需要的书籍,不仅解决了因图书错架导致的读者找书难问题,还提高了馆藏文献资源盘点效率。自2020年9月投用以来,江西省图书馆智能书架累计服务读者339995人次,累计借阅38260人次,图书定位频次超1400万。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江西省图书馆立足读者视角,在延长读者服务时间、实施夜间开放的同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重点聚焦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创新和智慧应用场景拓展。图书馆服务数据智慧墙、无感借还智慧流通服务、智能书架服务、图书馆大数据平台、智能分拣服务、图书馆智能推荐服务、智慧阅读空间服务、基于5G的图书馆空间网络服务等一系列数字化、创新化、智慧化场景服务,都是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将公共服务与科学技术相融合的公共数字文化惠民成果,极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水平。这些经验和做法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标志性亮点,为业界探索和创新图书馆智慧服务提供了有效借鉴和启发,可广泛推广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场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项目中。

文化惠民

为百姓美好生活赋能

插上数字化的智慧翅膀,图书馆不仅是藏书与借阅的场馆,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者,江西省图书馆正在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幸福体验。

在网络平台上,江西省图书馆的两个机器人向导“聊天拌嘴”的短视频持续走红。这是该馆引进的两台AI机器人图图和旺宝,不仅能为读者提供便利的服务,更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到馆的热情。

1666752011137084409.png

江西省图书馆智能引导机器人

不过,这只是江西省图书馆众多“智慧大脑”中的“开胃菜”。走进电子阅览室,读者在入口处的电子书借阅柜轻松一点,海量电子图书便可带回家。不仅如此,读者在这里除了可以免费上网,还可以通过库客音乐体验设备获取优质的音乐资源,可以“一网打尽”知网、万方、维普等专业学术资源库和图书馆自建、采购的数万种电子资源;电子军棋设备可提供人机、双人对弈;在“科技之光”的主题下,还设计了包含平板、触摸一体机、水墨屏等电子设备组合形态,进一步提升读者电子资源阅读体验。

与电子阅览室相连的创客空间旨在突出创造特质、激发社会创造潜能,是为创客团体(成员均为16周岁及以上)提供自主创作的开放空间。区域内包括专业的设备、软件和创作区域,为读者提供3D打印机、微型机床、激光切割机、雕刻机等高精密度的设备和计算机及艺术设计等专业软件,以期满足读者的阅读、思考、创造等多元需求。

此外,突出“知识·趣味科技·未来”主题的视听空间更让人惊喜不已。这里设有智慧座席、瀑布流电子书阅读设备、朗读亭等多媒体体验设备,还有视频欣赏区、音乐欣赏区、科学探索区等高品质文化休闲服务区域,可以通过VR、智能球幕等科技设备,将优质的阅读资源融入交互式智能体验中,为读者提供极具趣味性的科普体验和真实化场景实践。3D、5D、直播间更是以当下前沿的技术设备,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影音视听盛宴。

“这里有古雅的留声机、现代的电子钢琴,还有经典剧目的黑胶唱片,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我们如痴如醉。”读者杨玉洁说,“江西省图书馆就像一座知识的宝藏,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文化的力量。”

“我们希望把图书馆打造成为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学习中心’,展现赣鄱文化魅力的‘城市会客厅’。”江西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不断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智慧服务的自我革新,同时策划出更多面向不同群体的文化活动,精准对接当代读者需要,通过智慧化的文化惠民服务为百姓美好生活赋能。”


浙江“指尖艺术导师”数字应用平台

指尖触碰

让“艺术之花”遍地绽放


徐继宏  权紫晶

“只要打开这个小程序,选择自己的兴趣领域,就能精准找到附近的艺术服务机构,课程、师资、活动等信息一目了然。”从事编剧工作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居民李博洋正在向记者展示“指尖艺术导师”小程序。她表示,自从知道了这个平台,在家中带娃也能进行免费的线上学习,陶冶情操。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由浙江省文化馆申报的“浙江全民艺术普及应用‘指尖艺术导师’”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文化馆数字化优秀案例。

1666752058036071043.png

人们通过“指尖艺术导师”微信小程序查看附近的公共文化活动和全民艺术课程等

浙江省文化馆供图


精准聚焦 全域覆盖


近年来,浙江省文化馆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围绕以“品质化提升、数字化改革、精准化供给、融合化发展、多元化驱动”的“五化”联动促进文化和旅游发展模式创新这一总要求,打造浙江全民艺术普及应用“指尖艺术导师”,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高效能、品质化、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浙江经验。

“让当下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培养一个爱好,在工作之余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交流,是缓解压力最好的方式。我特别喜欢古典舞,参加过浙江省文化馆等组织的公益舞蹈课,文化馆优质的师资、贴心的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浙江音乐学院宣传干事孟欣坦言,“我是‘指尖艺术导师’小程序的忠实‘粉丝’。过去我们都是从单位工会,或者各文化馆公众号获得活动信息,相对零散、滞后,难免错过很多优秀的资源。甚至,我身边的很多年轻人也不知道身边有这么多优质资源。‘指尖艺术导师’小程序将所有线上课程内容、线下课程资讯、文化导师信息等进行了汇总,可以清晰看到各平台的文化活动,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内容,不会错过自己喜欢的线下课程。”

“以‘数智化+艺术普及’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旨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在线上平台与线下空间的融合,希望有效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错位、供不应求或供非所求的结构性失衡短板。在此基础上,未来,我们将挖掘探索更多创新性服务场景和服务模式,以‘百姓百艺’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坊等为重要载体,助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反馈机制,精准识别不同区域、人群、年龄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浙江省文化馆馆长顾炯说。


资源共享 全程服务


“指尖艺术导师”数字应用平台支持PC端、移动端及微信端小程序等轻应用。依托微信小程序,提供应用入口,以身边的文化地图形式,通过手机定位和大数据算法,提供个性化匹配与推送服务,针对机构、课程、师资、活动等资源,向用户提供更直观的就近推荐、定位搜索、场馆导航等智能供需匹配,实现公共文化“一站式”的服务闭环。平台采用“LBS+O2O”模式,将文化场馆、艺术培训机构、培训课程、文化导师在数字文化地图上进行位置信息标注,基于LBS(地理位置信息服务)向群众提供更直观的就近推荐搜索、场馆展示、位置导航等在线服务功能。目前,已实现浙江省级师资库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学才艺”平台互联,打通了浙江省102家文化馆的培训资源,包括线上培训的数字资源、线下培训的课程资源、艺普师资总库、公共场馆总库等。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根据学员兴趣标签和学习行为,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进行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信息推送,将传统信息化服务平台“人找信息”的模式升级为“信息找人”的智能化模式。结合国家“双减”相关工作要求,从业务服务、业务指导(质量监管)的职能出发,解决社会艺术培训资源鉴别难、场景受限、师资不足、服务效率低等痛点,在主页上展示机构介绍和教学服务信息,为全省用户提供艺术学习服务功能。


创新实践 全民受益


在“指尖艺术导师”首页,“双师课程”板块引人注目。双师培训在线上平台通过直播或录播进行授课,在线下空间通过真人教学进行授课。“每个课程下面都可以看到报名时间及剩余名额。在浙江省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线上公益课堂第三期中,我通过视频教学了解了杭州彩泥塑,还学会了荷叶的制作,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也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非常有意义。”居民刘女士说。

据了解,“指尖艺术导师”项目于2021年启动建设,建设完成后在线上集成全省102家文化馆资源,形成浙江省全民艺术普及培训资源信息总库;线下依托省、市、县三级文化阵地,联动形成全省文化艺术资源一体化培训业务联盟,并以地市作为试点,创新实践文化馆新型服务空间。目前,通过自制课程、优秀网课评选、试点制作等方式完成网络课程共计200余个,已完成数字应用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双师课程”研发完成并开始全省推广,线下实体空间制度建立并创建试点,全民艺术普及培训联盟已形成体系。“指尖艺术导师”1.0版试运营以来,已完成线下培训2117场、双师培训12场、线上课程2191门,系统可覆盖注册用户18万人。2.0版本已完成建设规划,后期逐步向社会文化机构开放使用。“指尖艺术导师”还面向全省群文骨干、乡村文化能人等开展系统化培训,将创新梯队送学、名家讲学、基层导学、交流促学、实效践学、积分评学、网络辅学的“1+7+N”七学培训机制延伸到学校、乡村、社区等基层文化阵地,首批孵化文化使者共计600余人,直接培训服务群文骨干1万余人次,辐射培训全民艺术普及文化使者20万余人次,为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及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供裂变跨越式人才培育机制保障。到2023年,“指尖艺术导师”将覆盖浙江省全民艺术普及用户群体超400万人次,辐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群众超160万人次。


四川“智游天府”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探索“智慧文旅”新路径


本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近日,四川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云端展播活动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智游天府”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公众通过平台宅家便能欣赏曲艺音乐剧《山高水长》、舞剧《悬崖村的幸福路》、话剧《平凡英雄》等30部四川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作品,感受在党的领导下,四川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四川,得益于“智游天府”平台建设,为公众提供景区、酒店、文博展览、文艺演出、志愿者服务等“一键通”服务的智慧文旅生活已成为现实。作为四川文旅服务总入口,该平台自2020年9月25日上线以来,注册用户数已近100万,为超过3200万人次提供了文旅公共服务,形成了全省文旅产业“一张网”。

文旅四川有了“最强大脑”

近年来,四川高度重视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2019年,四川省第一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指出,要着眼于便捷,发挥科技的作用,打造“天府文旅”智慧信息平台,推动智慧旅游向纵深发展。同年10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了“智游天府”平台建设工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四川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设计,“智游天府”平台建设包括“一中心、三板块”,即文旅大数据中心和综合管理、宣传推广、公众服务三大板块。文旅大数据中心汇集沉淀各类文旅数据,为精准掌握行业动态、文旅发展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综合管理、宣传推广实现省、市、县和文旅单位的数据资源共享、媒体资源联动、文旅市场共管。公众服务则是面向公众的一站式数字化服务体系,以移动终端(手机)为载体,通过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可为公众提供旅游、文化、公共服务三大类近20项服务。

经过2019年至2021年的3年建设,“智游天府”平台已完成了基础建设并投入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目前平台汇集全省提供文旅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共计23352家,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公共服务类场所近1.2万个;共计发布文旅服务信息超8.1万条;汇聚六大类文化资源数据310.2万条,旅游八大类资源数据26.85万条,资源照片约550万张,视频约2.6万部;完成了全省814家A级旅游景区与平台的数据接入;接入博物馆263家、图书馆206家、文化馆206家;注册志愿者117909个。该平台初步实现了全省文旅行业的智慧监管、公共服务的在线供给、机关办公的在线运转、行业数据的归集共享,建立了保障运维机制,满足了文旅行业智慧化管理服务的基本要求。

用户体验渐至佳境

“有了‘智游天府’,来四川游玩方便多了!”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山东游客齐菲通过“智游天府”平台成功预订了一张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门票,经线下核对后,他如愿进入博物馆,沉浸式打卡“明良千古——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展”,探寻期待已久的灰陶说书俑、青铜摇钱树等文物背后的故事。

动动手指快速预约预订文博场馆、景区,实时掌握余票状况,快速查找附近公厕、停车场……“智游天府”平台一系列便捷实用的功能使得广大游客的体验度和舒适度显著提升。

不仅如此,平台整合全省文旅数据,纵向连接各级文旅单位和企事业基础及运行数据,形成省、市(州)、县(市、区)、企业有机联动;横向整合公安、交通、气象等涉文旅数据,实现涉旅数据互联互通。各方数据资源的接入让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安全有序地实现了全省文博单位、景区“限量、预约、错峰”的目标,平台还链接了国家“防疫健康码”和四川省内各地“健康码”,解决了游客因入园时查询健康信息互不认证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3月,四川文化旅游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上线“智游天府”平台,标志着四川省文旅志愿服务迈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时代。该平台不仅实现了志愿者注册、志愿活动招募、志愿风采、志愿品牌等队伍筹建阶段的多元服务,还创新推出服务计时和服务积分,每周、每月、每季、每年根据服务积分自动生成文旅志愿服务冠军,确保了志愿服务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规范性。截至目前,通过该平台注册的四川文旅志愿者人数已突破12万。

智慧文旅迈上新台阶

智慧化带给文化旅游行业的改变,让四川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并决定加紧部署。

为进一步加强“智游天府”平台的应用成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于今年5月10日正式印发《“智游天府”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年)》。该方案从政务运行、事业发展、产业发展、行业服务、市场监督与执法、品牌与宣传、党群建设七大方面,区分新建、提升项目建设属性,计划通过3年努力,基本实现全省公共服务“一键通”、行业监管“无盲区”、文旅宣传“快精准”的目标。

此外,基于“云+中台+应用”技术架构,“智游天府”平台构建了省级统管、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一站式开放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省级文旅数据资源汇聚、智慧管理、公众服务、新媒体矩阵等文旅数字化应用落地,成果显著且具备复制推广价值。为此,下一步,“智游天府”平台还将从更有针对性的简政惠企便民应用场景出发,进一步夯实网络基础,深化系统应用,发挥数据价值,实现智慧文旅发展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来源:中国文化报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