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游 | 银发经济下的“慢旅游”
来源:本站 2025-4-11 12:0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年初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释放养老消费潜力,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旅居等新业态,体现出国家对以文旅为代表的银发经济的高度重视。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9单位随后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围绕增加银发旅游列车服务供给、强化适老化设施保障等4个方面提出多项具体措施。按照《行动计划》,到2027年,构建覆盖全国、线路多样、主题丰富、服务全面的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银发经济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再到“老有所游”,银发经济正在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覆盖老年群体生活的方方面面,让银发群体获得更真实更强大的幸福感。银发经济下的“慢旅游”不仅是消费升级的体现,更是社会适老化转型的重要方向,老年群体开始倾向于“慢节奏、深体验”的旅行方式,通过政策引导、服务创新和科技赋能,未来这一领域将更注重个性化、安全性与文化价值,成为激活区域经济、提银发群体生活质量的关键引擎。
图源:中国日报网
银发新生代:催生文旅新需求
以创新为风,吹响银发经济新号角
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老年人的文化活动总体分为四大类: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学习教育和旅游,老年人文化活动的总体参与率为 92.1%。而在这四类老年文化活动中,旅游活动的花费最高,对市场的依赖度也最大,其经济贡献价值也最为可观。“银发新生代”作为一个流动的代际概念,其年龄层次大致处于50-65岁。当前“银发新生代”的成长路径与新中国经济腾飞的三十年近乎重叠,在此期间信息媒介载体的变化也引发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交流方式的变革,银发新生代的触媒方式由早期的报纸、广播、电视逐渐转为PC网站和移动新媒体,深刻影响了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自我表达倾向和社会参与形式。
一方面,整体不再满足于针对存量老人开发的旅游服务和产品,注重旅游创新消费所能够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品质体验,文化内涵和社交价值等,在消费行为上表现为“补偿式”和“悦己式”;
另一方面,由于其人群内部异质性特征分化明显,不同地域、阅历、文化程度的人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千差万别,在消费模式上表现为“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些转变对银发文旅产业创新升级和市场细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源:小红书
“银发号”启程:开启银发文旅新范式
1、从“出行痛点”到“幸福支点”,破解老龄社会新命题
传统旅游服务中“设施不适老、行程节奏快、保障不完善”等问题,让许多老年人对“说走就走”望而却步。银发旅游列车的诞生,正是以全链条适老化改造为核心,将列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升级为 “移动的康养乐园”。车厢内增设无障碍通道、防滑地板、可调节座椅,配备专业医护团队及急救设备,甚至将医保异地结算服务延伸至列车诊疗环节。
亦如日本阿苏温泉酒店在适老化设计中的经验启示,只有以“老年视角”重构服务逻辑,才能让银发族彻底摆脱出行中的“后顾之忧。
2、从“单一运输”到“复合场景”,重构文旅产业新生态
在长三角地区,“铁路+社区”的预约服务体系让适老化改造走出车厢,走进社区,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银发旅游列车以“一线多点、昼游夜行”的模式,串联起城乡分散的旅游资源,成为连接文化体验、康养旅居、消费升级的新纽带,让老年游客在移动中感受地域文化,在慢行中享受深度体验。
此外,银发旅游列车还通过整合沿线“吃住行游购娱”资源,带动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售、非遗技艺活化、乡村民宿兴起,在满足老年人短途休闲需求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银发经济正与区域经济 “双向奔赴”。
3、从“服务升级”到“社会变革”,折射适老转型新思维
“银发号”的启程意义,已经深入到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成为社会适老化转型的缩影。铁路部门升级改造软、硬件设施,景区优化无障碍通道与休息区,旅行社精心设计“慢游”路线,监管部门严打低价购物陷阱。这些系统性改造,都体现了对老年人从“个体关怀”到“制度设计”的跃升。从深层次看,它还回应了老龄社会的核心矛盾——如何让老年人不仅是“被服务对象”,更要成为“社会价值再创造者”。
新一代银发族具备开放心态与消费能力,他们通过旅行重新定义老年生活,甚至以“移动的银发流量”填补旅游淡季缺口,反哺地方经济。这种“积极老龄化”理念的落地,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图源:小红书
银发经济展望:蕴含产业发展金色机遇
张鸿雁教授在接受南京日报记者“关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采访时提到:“应将人们幸福感的提升作为城市经济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认识到文旅融合发展是在为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从城乡环境空间的涉旅化改造开始,旅游产品的创意开发、公共服务提供、旅游产品供给、旅游流程设计、营销推广,推动科、文、商、工、农、教等文旅融合,到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都要实践创造幸福生活理念;以市民幸福感和充分就业作为政策制定出发点,创造更好的旅游环境、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及政策保障;为旅游企业发展搭建良性平台,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成为建设幸福中国的战略支撑。”
1、激发银发经济活力,促进供需适配
当前银发群体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正日益增加,但产品和服务较为单一,与老年人多元化消费需求之间仍有一定程度不匹配。应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与物业、家政、医疗、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拓展形成多业态多形式的新型消费领域。例如,推出老年剧场、老年大学、休闲康养等定制化项目,丰富文化旅游养老内容;打造集居住、医疗、康养、餐饮等于一体的高品质养老社区,营造适老化宜居环境。
2、提高银发经济质量,创新产业规划
进一步运用数字技术的精度,提升养老产业的服务温度,打造“互联网+”智慧适老新模式,依托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整合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全流程资源,逐步构建覆盖养老服务全周期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老年用品和服务展示体验。在传统养老方式进行信息化升级之后,要同步强化数据安全管理、重视隐私保护,确保老龄群体安心享受数字权益。
3、优化银发经济环境,完善配套政策
加强老龄产业资源建设,断壮大养老服务经营主体,推动形成若干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品牌。探索完善职业教育、学业教育和培训教育相衔接的银发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建立网络监督体系,优化老年人维权程序,为银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图源:小红书
结语
在银发旅游需求带动下,旅游市场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旅游产品是满足银发旅游多元需求的核心供给,应鼓励各地建设老年友好型旅游目的地,强化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适老化改造,积极开发多层次、个性化的老年特色旅游产品。
各地还应注重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结合本地产业发展、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与康养度假、乡村休闲、健康医疗等业态相结合,针对不同年龄段、健康状况、消费能力的老年人群体,提供高品质的银发旅游产品。
参考文章:
1、中国日报网:《银发旅游列车:书写“最美夕阳红”的时代新篇章》,2025年2月21日。
2、经济日报:《“诗和远方”中看银发经济前景》,2025年2月13日。
3、东方网:《“老有所游“,银发旅游列车激活经济新动能》,2025年3月21日。
4、经济日报:《激发银发旅游新活力》,2025年3月23日。
5、中国日报网:《银发旅游专列:驶向幸福晚年的温情轨道》,2025年3月27日。
6、央视网:《从小众到主流,银发游火热!多样需求激活多元产业新引擎》,2025年2月18日。
7、朱彦晗: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银发文旅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4 年 5月。
来源:匠工营国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