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舜礼:微旅游应该更富成长性

来源:本站 2022-5-06 12:00:00

以“微”打头的东西,近些年与日走红,这反映了一种知性化、适意化、大众化的社会心态。在新冠疫情常态化之下,“微旅游”的趋热就是一个实例。

什么是“微旅游”,旅游业界未有公认的专业定义。大致类似的看法是指短小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就是无需精心计划和刻意安排的“短小的旅行体验”。具体一点说,可以是逃离电子产品,去郊野或公园读读书、骑骑车,可以去陌生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可以找个就近的小城或民宿逗留两天。因此,所谓的形形色色的微旅游,用专业的眼光看就包括了“微”的观光、休闲、度假、户外等,主要是指花费时间较短的旅游活动,如周末游、随兴游、亲子游。

1.png

在新冠疫情流行的这两三年,微旅游之所以被看好,大有异军突起的样态,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一是游客想出游但难以远行,多数时段“跨省游”都很难,就更遑论“出国游”了,居民只好就近游、就地游;二是在中长距离的旅游因疫情而几乎停滞以后,就地游、周边游便得以凸显,成为旅游产业仅存的一堆“香火”。至于这些微旅游是否真的就比疫前火热,却未见到各地实打实的统计数据。有的业内人士发声说,微旅游是疫情下一大亮点、甚至是一大趋势,似乎是相伴疫情而新生出的,这种判断有失之草率之嫌,也可能是对疫前情况缺乏了解。多数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小到大,霎那突变的情形少之又少,微旅游也应不是例外。因此,在疫情之下,微旅游的存在与表现,更应是持续发展或愈加坚挺,而不是像哥伦布找到新大陆那样的“发现”或“新生”。

那么,后疫情时代的微旅游将会如何走势呢?

从长远的时间跨度看,微旅游不仅会有更大的发展,还很可能会被赋予新的内涵、新的特征、新的贡献。微旅游的大发展和新变化,需要一个渐变的过程,未必就在疫情过后立马突显,起码要在疫后旅游产业恢复以后。新冠疫情对相当一部分居民来说,意味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减少,这对数亿的人口来说,微旅游只能处于维持性状态,更大的需求和创新性的变化有待于居民收入的恢复增长,以及业界对旅游供给侧的改善和提升。从较长远的发展形势看,作为人均GDP已跻身发达国家水平的国民,民众对更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将不断攀升,包括对微旅游的需求,将既表现为数量和频次的增加,更表现为品质和水平的提升。

大致可以预见,微旅游将逐步呈现以下新变化:

--微旅游未必是微距离。人们通常认为,微旅游就是短途游、近程游、周边游、就地游,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微旅游的现实状况。当居民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花钱观念不再抠抠索索、锱铢必较,就很可能会利用最快捷的交通方式,在很短时间内到千里之外旅游。例如,周末北京人到杭州、到上海一趟,周一上班并不耽误,这种“打飞的”的现象,在如今影视剧的白领、金领生活中,已经是比比皆是的情景;对于日本、韩国的中青年人,也已是普通性的周末安排,山东半岛的高尔夫球场的周末接待,很多的打球客就是来自日韩。

--微旅游未必是微花费。现在不少人把微旅游当作廉价游,认为就是去周边或就地转一转,带家人住一下农家乐、民宿,吃几顿时令蔬菜和地域美食,觉得花不了几个钱。其实,微旅游指的主要是用时短,也有人形容为“闪旅”,花费多少要看个人实力和体验追求,如果出游者周末是乘坐飞机、高铁,住宿是四五星级酒店、网红精品民宿,那就未必是“微花费”了。若在上海迪斯尼乐园内住了2夜,在湖州莫干山高端民宿住了2夜,没有4位数的花费是不行的;若是周末飞到海南三亚去购买免税品,这趟微旅游也必定不是微花费。

--微旅游未必是微市场。微旅游的人数一直不算少,但很多地方未把它作为重要业态,不少人把它作为周末的出行消遣,绝大多数情况无需找旅行社、租旅行车,甚至不少人还不住宿。其实,若按照旅游专业统计,这个消费市场不可低估:其一,每年不包括法定假日,仅周末就有50多个,出行时间的选择空间很大;其二,出游潜在市场庞大,以几大城市为例,北京2200万人、上海2600万人,若每年每家出游3次就是很大市场;其三,综合花费极为可观,除了必需的交通费(或自驾车油费、高速路费、停车费)、食宿费,还有一部分要买景区门票、参与性活动的费用,还有返程的购物花费。近些年,不少地方针对自驾游推出的旅游商品促销“后备箱计划”,取得了十分可观的销售效益。

--微旅游未必是微业态。按照基层一些旅游部门的思维习惯,认为微旅游就是去就近的农家乐、郊外踏青、秋季采摘、品尝土菜之类,因而在产品拓展和提升上用力不足。随着这个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需求的提升,传统的产品亟需换代升级,新的产品亟需开发和推出,使微旅游的吸引物更加丰富多彩,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由头”和兴趣。在此方面,应该借鉴全域旅游的某些思路,尽量多开发“+旅游”的各类资源,让微旅游的产品变得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以满足观光、休闲、体验、户外、度假、购物等诸多需求。

--微旅游未必是微影响。从旅游全行业来看,微旅游的普遍化、大众化、生活化,意味着旅游市场发育向纵深发展,说明了旅游产业在向更高阶段迈进。只有亿万城乡居民“说走就走”、不再把旅游当作一件了不起的事儿,那才标志着旅游真正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也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旅游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之必需。对国家来说,微旅游的发展乃至于发达,则不仅是做大做强旅游一个产业,也是对国民经济诸多产业的积极促进,对全体国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升,更是为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添加了一个标志。

微旅游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发展趋势不等于立马大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积累。那种非此即彼、转瞬破立的认识,要么是急于求成的旧病复发,要么就是旅游的外行和票友。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除了所谓的必要物质条件,即“有钱”和“有闲”(假日)之外,更重要的将是出游意愿的强弱,这既是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也是旅游市场培育和开发所肩负的重任。(作者:高舜礼)

来源:中国网旅游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