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信步而来 "互联网+"助力民俗旅游智慧升级
来源:本站 2017-6-21 01:57:44
什么是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形态,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
民俗旅游是民俗文化的延伸和展示,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民俗展现给人们的,除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外,更多的则是对历史的记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俗旅游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体验文化情调,而且是活生生的、真实的文化体验。民俗活动是当地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化石”,承传着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文化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集中体现。民俗活动参与性强、情趣无限,给游客带来的是一种文化上的享受。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具有经济的“外壳”和文化的“内涵”,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如西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通过仿古建筑、美食特产、传统技艺等形式完美呈现原汁原味的陕西民俗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一处集生态游赏、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民俗体验、文化休闲旅游胜地。
民俗旅游是乡村旅游非常重要的一张牌,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大多还是传统的粗放式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局部利用得多,整体开发得少;单个展示得多,系统组织得少。民俗资源的特色与优势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发掘整理,没有形成蕴含着民俗文化的旅游景观体系,民俗旅游活动依然处于低端的餐饮、住宿、景点游玩等;
第二,民俗旅游的吸引力有限,本地游客居多,外地游客少,一些地方民俗旅游活动知名度低,市场影响力小;
第三,文化挖掘和展示不够。有些所谓的民俗文化旅游区,实际上能体现民俗与文化的产品和活动很少,可以说是名不符实;还有些地方在旅游文化推介活动中,把民俗文化完全变成商业表演,这种做法其实是在破坏传统民俗文化。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智慧民俗旅游?
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下发通知,开始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推动互联网与旅游业的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扩内需、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速推动旅游业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这给民俗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俗旅游也应掀起一场变革,以“互联网+民俗旅游”为标志的智慧民俗旅游,应该成为实现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引擎。所谓智慧民俗旅游是指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对民俗旅游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对相关旅游信息进行智慧化的收集、处理,将信息化渗透到民俗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政府、民俗旅游企业等旅游利益相关者。总的来看,发展智慧民俗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一、符合民俗旅游发展趋势
从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经验来看,“信息化”和“智能化”越来越成为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自2011年以来,在北京、南京、杭州、扬州等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带动下,诸如旅游商品在线营销、旅游电子商务采购、旅游资讯平台等开始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流,这将有效推动智慧民俗旅游的应用和发展。
二、突破民俗旅游发展瓶颈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民俗旅游发展,在资源开发、产销一体、品牌推广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但总体上民俗旅游的发展仍然受基础环境、农村经济以及服务配套设施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发展相对缓慢,急需通过“互联网+民俗旅游”来实现民俗旅游智慧化的营销、管理与服务。
三、促进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民俗旅游景区盲目接待游客相比,智慧民俗旅游能第一时间掌控民俗旅游景区游客素描信息,为景区的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和决策分析奠定基础;能实现景点、游客、交通、安全等全方位智能化监测、分析和管理,全面提升民俗旅游景区的综合管理水平;能实时对民俗旅游景区进行监控,记录游客相关数据,及时避免民俗旅游地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能科学指挥景区工作人员及时疏通、分流游客,从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保障民俗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发展智慧民俗旅游?
一、完善智慧民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智慧民俗旅游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提供完备的景区网络、游客服务中心、交通、医疗卫生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各个民俗旅游景点的特色,整合有关地理信息、人文资源信息,建立相应的智慧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智慧民俗旅游建设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二、推广智慧民俗旅游的O2O模式
O2O模式(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全新商业模式,其重要特点是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旅游的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和国内携程、同程、骏途、驴妈妈等知名旅游开发公司或旅游网站合作,将闲置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分级、整合、规模化管理,实现民俗旅游资源的在线展示和网上预订,同时借助平台影响力,通过APP与游客进行在线互动。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和创新相应的智慧民俗旅游产品,如特色民俗活动智能解说、智慧民俗住宿等,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增强游客的智慧化体验。同时,通过智能平台加大对民俗旅游景点服务的监督,通过网上评价或投诉,提高民俗旅游的服务质量。
三、创新智慧民俗旅游的营销路径
智慧民俗旅游需要借助大数据进行精准定位与精准营销。在旅游大数据平台下,通过区域人口、消费水平、客户消费习惯、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度、当前的市场供需情况、公众的消费喜好等海量数据基础,形成民俗旅游行业市场调研的大数据。民俗旅游企业及景区可以以此为基准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同时,根据客源市场年龄、兴趣、偏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市场细分及项目开发,增加民俗旅游景区的盈利能力;通过对游客量进行精准预测及对景区内部游客实时精准管理,实现精细化的旅游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省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通过对顾客的消费行为和趋向分析,收集和整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数据,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和营销策略。
四、建立民俗旅游信息使用保障体系
在现有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推动民俗旅游信息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标准统一、数据规范、持续更新的民俗旅游信息化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民俗旅游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使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信息技术产品,配合第三方安全评估与监测机构,加强政府和民俗旅游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构建起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安全为主的多层次安全体制,保障重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安全。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